# 取保候审期间如何保障自身权益及注意事项详解
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允许犯罪嫌疑人在不羁押的情况下等待审判。对于被取保候审的人来说,了解如何在这一特殊时期保障自身权益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取保候审期间的权利保障措施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1. 人身自由权:取保候审期间,嫌疑人不必被羁押在看守所,可以相对自由地活动,这是与拘留、逮捕最显著的区别。
2. 辩护权:嫌疑人有权委托律师为自己辩护,律师可以会见嫌疑人、查阅案卷材料、收集证据等。
3. 申诉控告权:对司法机关的违法行为,嫌疑人有权向有关部门申诉、控告。
4. 知情权:嫌疑人有权了解自己被指控的罪名、案件进展情况等。
1. 及时聘请专业律师:律师是保障权益的第一道防线,专业刑事律师能提供法律咨询、代为申诉控告、收集有利证据等服务。
2. 严格遵守取保候审规定:包括不离开指定居住地、随传随到、不干扰证人作证等。违反规定可能导致取保候审被撤销。
3. 保持通讯畅通:确保司法机关能随时联系到你,手机号码变更应及时通知办案机关。
4. 记录重要事项:与办案人员的每次接触都应记录时间、地点、谈话内容等,必要时可录音。
5. 收集有利证据:在律师指导下,收集能证明自己无罪或罪轻的证据材料。
1. 禁止行为: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串供;不得威胁、引诱证人改变证言;不得干扰司法机关办案。
2. 活动范围限制: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如需外出应提前申请。
3. 定期报到:根据决定机关要求,可能需要定期到指定地点报到。
4. 保证金注意事项:如缴纳了保证金,应妥善保管收据;取保候审结束后可申请退还。
5. 工作生活调整:取保候审期间可能面临社会压力,应做好心理调适,避免因情绪影响案件处理。
1. 如被传唤:应按时到达,可要求律师陪同;如实回答问题,但对与案件无关的问题有权拒绝回答。
2. 如被变更强制措施:如办案机关决定逮捕,有权要求说明理由,并可提出申诉。
3. 如遇办案人员违法:可向检察机关控告,或通过律师向上级机关反映。
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案件终结后,应及时办理解除手续:
1. 撤销案件或不起诉的,应立即解除取保候审;
2. 判决生效后,取保候审自动解除;
3. 解除时应退还保证金,并开具解除取保候审通知书。
1. 保持积极心态:取保候审不等于有罪,应相信法律会公正处理。
2. 妥善处理家庭关系:与家人充分沟通,获得理解和支持。
3. 谨慎处理社会关系:避免与案件相关人员不当接触,防止产生误解。
4. 工作安排:根据案件情况适当调整工作节奏,必要时可请假处理法律事务。
取保候审期间既是对嫌疑人权利的保障,也是对司法机关办案效率的考验。正确认识取保候审的性质,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才能平稳度过这一特殊时期,为案件的公正处理创造有利条件。
以上就是《取保候审期间如何保障自身权益及注意事项详解》的全部内容,如有相关法律问题需要找取保候审咨询,欢迎拨打法律咨询热线4006-158-168,法议网专业律师竭诚为您服务!
延伸阅读
刑事律师在线咨询:专业辩护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警方成功逮捕重大诈骗团伙主犯 涉案金额超千万 案件细节曝光
缓刑适用条件与法律后果解析:如何争取缓刑及避免刑事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