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婚姻走到尽头,财产分割与子女抚养权往往成为双方最关切的焦点。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离婚案件中的财产分配和子女抚养问题需要遵循法律原则,同时兼顾人情伦理。本文将结合最新司法实践,为面临婚姻纠纷的当事人提供专业法律指引。
一、离婚财产分割的法定原则
根据《民法典》第1087条规定,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需要注意的是,2023年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特别强调了对家务劳动价值的认可,长期承担家庭义务的一方在分割财产时有权请求补偿。
在实践中,房产分割往往成为争议焦点。若房产系婚前一方购买但婚后共同还贷,则产权归登记方,但对共同还贷部分及其增值应予补偿。对于父母出资购房的情况,需根据出资时间、登记产权人等要素综合判断。近期某地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中,男方婚前购房婚后共同还贷,法院最终判决房产归男方所有,但需补偿女方还贷本息及增值部分共计126万元。
二、子女抚养权的判定标准
关于子女抚养权,《民法典》第1084条确立了"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法院在判决时会综合考虑以下因素:孩子的年龄、父母抚养能力和条件、孩子意愿(8周岁以上需尊重其真实意愿)等。2周岁以下幼儿原则上随母亲生活;2-8周岁儿童需综合评估双方条件;8周岁以上则需充分听取孩子意见。
值得注意的是,抚养权判决并非一成不变。若直接抚养方出现严重疾病、虐待子女或明显不利于子女成长的情形,另一方可以请求变更抚养权。在近期典型案例中,法院因母亲再婚后居住环境恶化,支持了父亲变更抚养权的诉求。
三、专业律师的维权建议
1. 证据收集是关键。包括财产凭证、收入证明、子女日常抚养记录等
2. 理性协商优先。通过调解达成的协议往往更利于执行
3. 警惕财产转移。发现对方有隐匿财产行为应及时申请财产保全
4. 注重子女心理疏导。避免将成人矛盾转嫁给孩子
某知名婚姻家事律师指出:"在代理的离婚案件中,约有70%的当事人因缺乏法律知识而在财产分割中处于不利地位。建议在协商前咨询专业律师,明确自身法定权益。"
婚姻关系的结束不仅是情感的割裂,更是法律关系的重构。通过理性面对、依法维权,才能最大限度减少纠纷带来的伤害,为各自新生活奠定基础。如需进一步法律帮助,建议及时联系专业婚姻家事律师获取个性化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