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证罪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
    发布时间:2019-10-09
    为了逃避相应的法律责任,有些人花钱让别人做伪证,这种行为是违法的,如果情节严重的话将有可能构成伪证罪,那么伪证罪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伪证罪情节严重可以判缓刑吗?如果您对这些不是很了解的话,就请跟随法议网小编一起来看下吧。

一、伪证罪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伪证罪的严重情节根据不同案情视情况而定。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伪证行为足以使他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轻罪重判的;
	 
	2.伪证行为足以使犯罪分子逃避刑事处罚或者重罪轻判的; 
	 
	3.伪证行为造成冤、假、错案的;
	 
	4.由于伪证行为,致使他人自杀或者精神失常的;
	 
	5.伪证行为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零五条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其中“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的规定具有两层含义:
	一是明确指明本罪是故意犯罪,也就是说,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所提供的与案件事实不符的情况是故意所为,由于过失行为,如未看清楚,判断错误而提供了不实的证言,因笔误造成记录错误等不构成犯罪。
	 
	二是所提供的证言、鉴定结论、笔录、翻译与案件事实不符。如将张三的行为说成李四所为,将不是精神病人的人鉴定为精神病人,在记录、翻译时将被告人、证人所讲的事实改变为虚假的等。
	 
	“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是指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也就是行为人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的目的是为了陷害他人,从而使无罪的人受到刑事追究,使罪行较轻的人受到较重的处罚,或者将真实的罪证隐匿起来,以使犯罪人逃脱刑事追究。需指出的是,对于证人故意提供假证言包庇罪犯的应按照本法关于包庇罪的规定处罚。
	
	本条对伪证罪规定了两档处罚,对犯本罪的,即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对于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主要是指犯罪手段极为恶劣或者造成严重后果,如致使罪恶重大的案犯逃脱法律制裁,使无辜的人受到刑事追究等。
	
	
 
二、伪证罪情节严重可以判缓刑吗?
伪证罪情节轻微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是可以判缓刑的,如果情节严重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则是不能被判处缓刑的。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
	
	【缓刑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第三百零五条 【伪证罪】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以上就是《伪证罪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的全部内容,如有相关法律问题需要找律师咨询,欢迎拨打法律咨询热线4006-158-168,法议网专业律师竭诚为您服务!
	
	
	延伸阅读
	
	伪证罪拘留多少天?
	
	伪证罪情节严重的情形有哪些?
	
	伪证罪拘留多少天?